2025 年 10 月底於韓國釜山舉行的習川會後,中美宣布進入經貿休兵一年階段,美國對將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由 57% 降至 47%,並取消針對中港澳加徵的 10% 芬太尼關稅降至 10%,美國延長部分 301 條款關稅排除與高科技出口管制暫停一年,中國則暫停新增稀土等出口限制一年。中國恢復購買美國大豆,也讓雙邊貿易重新活絡。這些動作顯示中美貿易緊張有所緩和,但關稅仍處於高檔,未回到全面降稅水準,反映雙方暫以避免全面衝突為前提,調整策略至 2025 年第四季。
習川會成果主要源於雙方在經濟與地緣政治壓力下尋求關係穩定。美國為緩解國內經濟不確定性及產業鏈受衝擊,選擇在關稅與出口管制方面作出有限讓步;中國則藉由恢復採購美國農產品及延長稀土出口暫停,鞏固出口競爭力與國內供應鏈。雙方並未觸及台灣議題,顯示重點放在經濟合作與降溫貿易戰,但底層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。
短期內,習川會帶來的經貿休兵有助緩和市場情緒,抑制關稅升級風險,並為雙邊貿易回溫創造條件。然而,中美經貿關係能否實質改善仍取決於後續談判落實與雙方戰略調整。至 2026 年,若北京在對台政策上加大力度,雙邊關係可能再度承壓。中長期而言,市場需持續關注雙方在技術、資源管控上的競爭,以及全球經濟波動下貿易摩擦是否重新升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