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(CBO)最新量化分析,美國政府自 10 月 1 日停擺,停擺若持續四週至八週,將導致 2025 年第四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(GDP)年化成長率下降 1.0 至 2.0 個百分點,對應經濟損失約 180 億美元。另 CBO 指出,估計到 2026 年底,將產生不可回復的經濟損失約 70 億至 140 億美元,主要源自聯邦員工休假與薪資延遲造成的勞動力產出永久損失。停擺期間約有 65 萬聯邦員工無薪休假,另有 60 萬員工繼續執勤但薪資延遲支付;政府採購支出及食品補助金(如 SNAP)也暫時減少,進一步抑制經濟活動。
造成這些損失的主要因素包括:聯邦僱員因撥款中斷停止工作與薪資延後,直接造成產出損失;政府支出延遲,尤其商品與服務採購支出,雖預計在停擺結束後分兩個季度補回,但短期需求下降對民間產出造成影響;食品補助金發放受阻,增加家庭消費壓力;承包商薪資與合同款項損失亦加劇經濟負面影響。
CBO 分析指出,政府停擺結束後,政府支出與員工薪資恢復將部分彌補經濟成長暫時下滑,2026 年第一季 GDP 年化成長可能出現 1.4 至 3.1 個百分點反彈。但被迫休假的勞動力產出減少屬永久性損失,累計 GDP 損失至 2026 年底仍約 70 億至 140 億美元難以回復。短期而言,若停擺持續,經濟表現與市場信心將受到拖累;中期來看,政府支出不確定性將壓抑投資與消費者支出,整體經濟復甦節奏恐放緩,需持續關注談判進展與政策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