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7 月, 美國與日本正式達成新的關稅協議, 雙方將日本出口至美國商品的關稅自原威脅的 25% 大幅下調至 15%。 這一舉措不僅低於過去幾個月市場預期, 也創下近年來最低稅率, 同時帶動日經指數邁向 41,000 點, 刷新新高, 顯示市場對該協議給予正面評價。
本次美日關稅協議涵蓋多個重點項目, 影響面向廣泛, 數據具體表現如下:
- 汽車進口關稅: 日本輸美汽車及零組件關稅由 25% 降至 15%, 直接受惠品牌如 Toyota、 Subaru、 Mazda 等。
- 日本對美投資: 日本承諾於美國半導體、 能源、 關鍵礦產等產業投資 5,500 億美元, 美方預估可獲利 90%。
- 美國市場開放: 日本同時同意擴大開放汽車、 卡車、 稻米及農產品市場, 加強雙邊經濟合作。
- 其他細項: 協議要求日本採購價值 8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, 包括飛機、 天然氣、 化肥等。
- 國際對比: 觀察到同時期越南、 菲律賓分別面臨 20%、 19% 關稅, 台灣學者預估台美協議關稅有望落於 15 - 20% 區間。
整體來看, 這次美日關稅協議為全球主要經濟體間談判設下新基準, 15% 的稅率不僅高於先前的 10%, 卻也遠低於原先預期的 25%, 有效避免全球貿易大幅惡化風險。 日本股價及美國標普 500 指數皆受激勵, 相關產業也出現利多效應。 未來, 韓國、 台灣、 歐盟等國與美國之間的談判預計也將以 15% 稅率作為參考基準, 全球供應鏈和投資局勢勢必持續受到牽動。 此外, 日本中短期 GDP 預計有小幅下滑, 但美國則藉由 5,500 億美元投資, 提升科技和能源基礎建設, 對兩國經濟發展具有關鍵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