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製造業PMI:美中歐日韓最新趨勢一次看

作者 TrendForce

2025-03-05

美國、中國、日本、歐元區等市場陸續公布2月製造業 PMI 數據。美國雖連續第 2 個月維持擴張,但新訂單需求因潛在關稅政策影響而出現進一步放緩;歐元區則在德法兩國政局逐漸穩定下,緊縮程度有所緩解,而企業的樂觀情緒也創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最高。

亞洲市場方面,中國受到農曆新年假期結束開工影響,從上月短暫緊縮後重返擴張,惟內部需求成長似顯不足;日本則連續 8 個月緊縮,企業信心因國內經濟復甦緩慢,以及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而降至 2020 年中低點;韓國在國內需求疲軟,但外部需求回升下而表現持平,但企業信心還是因國內經濟前景不明而際續低迷。


美國製造業 PMI:連續 2 個月擴張,但關稅衝擊開始浮現

美國 2 月 ISM 製造業 PMI 為 50.3(前50.9),連續 2 個月擴張。從組成指數來看,新訂單結束連續 5 個月的上升趨勢,大幅跌落至緊縮區間的 48.6(前 55.1),並創下 2020 年 4 月以來的最大跌幅;生產指數則出現小幅滑落,但仍保持在擴張區間的 50.7(前 52.5)。

而庫存指數進一步下滑至45.9(前48.4),且供應商交貨時間再度上升至 54.5(前 50.9),與此同時聘僱指數也從上月的擴張回落至緊縮的 47.6 (前 50.3)。此外,價格指數更是一舉突破至 62.4 (前 54.9),同時創下自 2024 年 1 月以來最大漲幅,以及 2022 年 6 月以來最高水準。

整體而言,企業在面臨關稅的潛在衝擊影響而趨於保守觀望態度,使新訂單以及用人需求同步放緩。與此同時,廠商為了避免關稅導致的成本衝擊也提前進行拉貨、與客戶討論成本吸收以及提前提高物料價格,這些皆使庫存水位拉高以及交貨時間延長。

 

歐洲製造業 PMI:緊縮持續緩和,企業樂觀情緒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最高

歐元區 2 月 Markit PMI 47.6(前 46.6),雖持續表現緊縮,但仍創近 2 年來新高。其中新訂單創下自 2022 年 5 月以來最低降幅,生產則表現穩定。而積壓訂單也持續減少,但速度略有放緩,顯示需求疲軟狀況稍有回溫。不過,就業仍表現緊縮,企業裁員更是創下近 4 年半來最快速度。而投入價格延續上升達近半年來高點,但在需求疲軟之際下企業選擇自行吸收成本,出廠價格仍較上個月略為下滑。

從國家地區來看,德國和法國依然面臨最嚴重的緊縮,但隨著國內政局逐漸穩定而略有回溫:

    • 德國:2 月德國 Markit PMI 為 46.5(前45.0),為自2023年1月以來新高。在國外出口訂單下滑略有放緩之下,新訂單的降幅已達到自 2022 年初以來最低,而生產的緊縮狀況也同樣放緩,並創下自去年 5 月以來最低降幅。就業則加速緊縮,並創近 3 個月來最大降幅,不過在新訂單同時減少放緩下,積壓訂單的減少速度已略有緩和。國內內閣改選已在 2 月 23 日結束,雖然企業仍對關稅和國內政治緊張感到擔憂,不過對未來的前景還是保持樂觀,生產預期仍繼續位於近 3 年高點附近。
    • 法國: 2 月法國 Markit PMI 為 45.8(前 45.0),為 9 個月以來最高。雖然新訂單因內外銷售仍疲軟而大幅下滑,但降幅仍是8個月以來最低,生產也因新訂單持續下滑而繼續減少,但速度同樣有所趨緩,而庫存也在需求疲軟和減少採購下同步降低。企業在聘僱上則持續呈現縮減,但裁員的幅度是近 3 個月來最低,而積壓訂單也在新訂單和就業減少放緩下而保持平穩。值得留意的是,企業對未來前景的看法自去年 7 個月以來首次轉向樂觀,但仍有部分企業仍對汽車以及建築等產業前景感到擔憂。
    • 義大利:1 月 Markit PMI 為 47.4 (前 46.3),為 5 個月以來最高。由於國內需求仍舊疲弱,因此新訂單繼續減少,與前 12 個月平均水準大致相同,而生產同樣放緩,但降幅在過去 3 個月有持續趨緩。就業進一步下滑,企業裁員速度達近 3 個月最快,但積壓訂單仍在裁員加快的狀況下不斷減少。儘管如此,企業仍認為德國政局動盪將在選舉結束後逐漸穩定,而歐洲央行也將持續降息,整體情緒仍表現相對樂觀。

 

中國製造業 PMI:新年假期後重返擴張,但內部需求成長似乎仍乏力

中國 2 月製造業 PMI 繼上個月短暫回落緊縮後,又再次重返至擴張的 50.2 (前 49.1)。從細項來看,生產 52.5(前 49.8 )與新訂單 51.1(前 49.2 )皆重新回升至擴張區間,庫存則進一步下滑至 47.0(前 47.7),而就業也略升至48.6(前48.1)。

然而,出口也回升至 48.6(前46.4),且新訂單減客戶庫存 2.8(前2.7)並未有顯著提升。因此本月上升可能主要是反映農曆新年假期結束企業陸續開工後,其 1 月累積的訂單以及提前出口帶動生產、新訂單以及就業回升,並使庫存進一步消耗,但內部實際需求的成長可能仍較乏力。

日本製造業 PMI:連續 8 個月緊縮,企業信心因關稅政策降至近 5 年低點

日本 2 月製造業 PMI 為 49.0(前 48.7),連續第 8 個月緊縮。因國內外需求以及企業信心低迷,新訂單與生產再次下滑,不過降幅皆有所放緩。受訪企業表示,由於新訂單需求疲軟,成品庫存出現進一步下滑,並且降幅創 1 年來新高。

企業聘僱也因勞動成本持續上升和需求疲軟而出現停滯,而積壓訂單則繼續減少。投入成本較上個月繼續上升,並且高於長期平均,儘管需求不足企業也仍選擇繼續提高產出價格。而受國內經濟復甦緩慢以及美國保護主義政策影響,企業 12 個月生產預期雖保持樂觀但信心較上個月再次滑落,並達 2020 年 6 月以來最低水準。

韓國製造業 PMI:國內外需求分歧,企業信心持續低迷

韓國 2 月製造業 PMI 為 49.9 (前 50.3),新訂單因新產品上市以及海外市場需求成長而連續第 2 個月上升。新出口訂單雖連續 4 個月擴張,但增幅有限,主因歐美市場需求放緩而抵銷了部分亞洲市場的成長。

然而,由於國內需求持續疲軟,企業樂觀情緒銳減,導致企業聘僱出現大幅銳減,並創下自 2022 年 7 月以來最大降幅。而原物料的上漲使投入成本再次加劇,儘管需求低迷企業還是提高產出價格,其漲幅更是達近 15 個月來最高。

台灣製造業 PMI:受AI晶片需求強勁而重返擴張,前景持續樂觀

2 月台灣製造業 PMI 為 54.0(前值 48.7)。新訂單繼上月短暫回落緊縮後又再次擴張至 54.4(前49.7),而生產指數更是大幅提升至 59.9(前45.0),反映出中國汰舊換新政策帶動消費性電子回升、美國廠商在關稅政策實施前加緊布局,以及 CoWoS 先進封裝和高階 AI 晶片的需求強勁。

同時電子暨光學產業帶動存貨上升至 52.7(前 46.5),並創下自 2022 年 9 月以來首次擴張。新訂單減客戶庫存亦回升至 10.1(前4.4),聘僱指數也再上升至 52.0(前50.8),整體顯現出在農曆新年假期過後需求仍然強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儘管川普政府陸續宣布關稅政策,台灣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仍續升至 54.3(前 51.7),顯示多數產業保持樂觀。唯有交通運輸產業大幅降至 37.5(前 50.0),除了反映汽車相關產業受到關稅政策衝擊之外,近期銷售未達預期亦成為信心低迷的主要因素。


整體而言,儘管美國和中國製造業在 2 月呈現擴張,但美國受潛在關稅衝擊影響,新訂單和用人需求出現進一步的暫緩;中國則是在企業陸續開工後才有所回升,內部需求成長其實仍顯不足。而歐元區雖保持緊縮,但在德法政局逐漸穩定而有所趨緩,不過整體需求仍然尚未擺脫疲態。而日本以及韓國則在國內需求成長緩慢、投入成本加劇以及企業信心不足下,而徘徊在緊縮或擴張邊緣。

隨著川普政府已對中國、加拿大與墨西哥實施關稅,並可能持續針對其他產業或國家採取制裁措施,全球製造業恐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受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