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供應管理協會(ISM)於 4 月 1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美國 3 月製造業PMI下滑至 49.0(前 50.3),為今年首次進入緊縮。
從組成指數來看,新訂單指數進一步擴大緊縮至 45.2(前48.6),創自 2023 年 5 月以來的最低水準,並帶動新訂單減客戶庫存轉負至-1.6(前 3.3);生產亦由擴張轉為緊縮的48.3(前50.7),而聘僱指數也同步下滑至 44.7(前 47.6)。
報告指出,由於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使需求不斷放緩、企業投資意願降低,加上廠商與客戶對關稅成本吸收方式仍未達成共識,這些因素均使企業的新訂單需求、生產和雇員同步出現放緩。
唯有庫存指數以及供應商交貨時間呈現擴張,兩者分別達 53.4(前 49.9)以及 53.5(前 54.5),而進貨亦維持於擴張的50.1(前 52.6),顯示廠商仍提前備貨以避免潛在關稅衝擊,進而使庫存堆高以及延長交貨時間。
其他指數方面,價格指數再飆升至 69.4(前 62.4),連續第 6 個月上升,並再次創下自 2022 年 6 月以來最高水準。其中企業認為價格更高的回覆比例已來到 46.0%(前31.4%),在這 11 月時的回覆比例僅有12.2%。而此次18個製造業中,有 15 個產業認為價格出現進一步上漲,且部分企業表示價格壓力已使訂單需求和毛利出現下滑。
整體而言,由於關稅政策的不確定在近幾個月加劇,而價格上行壓力亦不斷攀升,導致企業以及消費者的信心或情緒不斷惡化。與此同時,廠商或客戶間吸收關稅成本的問題仍未有明確定案,這些因素皆使新訂單、生產以及雇員需求被進一步抑制,而廠商的提前備貨也使庫存水位被同步拉高。
數據公布後,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 GDPNow 數據顯示,預期第 1 季 GDP 季增年成長率自先前的 -2.8% 再下滑至 -3.7%,使市場對經濟衰退的疑慮加大,而降息預期也再次升溫,美國 10年期公債殖利率亦進一步下滑至 4.16% 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