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自 2025 年 10 月初起歷時 43 天的政府關門,終於在 11 月 12 日國會表決下畫下句點,創下史上最長停擺紀錄。受此影響,10 月及 11 月上旬的就業、通膨(CPI、PPI)與消費支出數據延遲發布,市場預期 GDP 年增率將從 0.8% 小幅下修至 0.7%。白宮經濟顧問指出,單 10 月的消費支出因停擺減少約 300 億美元,失業率短期內可能自 4.3% 升至 4.8%。
此次政府停擺主因在於國會兩黨對 2025 財政預算法案的歧見,爭議焦點涵蓋醫療補助、邊境政策與預算削減等。停擺期間,企業活動減緩、聯邦員工薪資中斷,對社會消費、服務業與金融市場造成壓力。部分部門預算凍結亦導致航班延誤與食品檢驗延宕,民眾生活受到實質影響。
隨著國會達成協議,聯邦機構將逐步恢復營運,延遲的經濟數據也將陸續公布。短線展望,由於部分財政爭議尚未解決,市場對聯邦政策仍將保持警戒,企業投資與出口增速預估放緩至 0.7%。中期而言,只要財政僵局不再重演,經濟活動可望逐步恢復動能,市場將關注後續稅收與醫療政策走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