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指標
美國:PPI:非季調
美國: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:初值: 異常
美國: ISM 製造業 PMI - 終值 (季調)
美國:CPI:非季調
COMEX庫存:銀
標普500指數
全球: GDP增長率 - 美國
全球晶圓代工業者營收
DRAM廠晶圓投片量
NAND Flash廠資本支出: 預測
IC Design營收
伺服器出貨量
前十大MLCC供應商資本支出: 預測
LCD面板廠營收
AMOLED產能投入面積: 預測
供應商手機面板出貨
筆電面板出貨(LCD): 預測
手機面板出貨: 加總
筆電面板出貨(LCD)
PV Supply Chain Module Capacity: Forecast
PV Supply Chain Cell Capacity: Forecast
PV Supply Chain Polysilicon Capacity
PV Supply Chain Wafer Capacity
Global PV Demand: Forecast
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數量
品牌筆電出貨量
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數量: 預測
Wearable出貨量
電視整機出貨量 (incl. LCD/OLED/QLED): 加總
中國智慧型手機生產數量
ITU 行動電話用戶數 -- 全球
ITU 網路普及率 -- 全球
ITU 行動電話用戶數 -- 發達國家
電動汽車(Evs)銷售量: 預測
全球汽車銷售量
AR/VR裝置出貨量: 預測
中國:動力電池:裝車量:磷酸鐵鋰電池:當月值
中國:汽車庫存預警指數
Micro/Mini LED(自發光)市場產值
Micro/Mini LED(自發光)市場產值: 預測
LED晶片廠商營收 (外銷+自用): 預測
全球氮化鎵MOCVD設備累積安裝數量
顯示屏LED市場產值: 預測
消費型及其他LED市場產值
2025-02-17
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, Consumer Price Index)簡單來說是能幫助我們了解生活中物價的變化,CPI 能告訴我們東西變貴還是變便宜了,生活成本是否增加,深入了解 CPI 為何如此重要。 什麼是消費者物價指數 (CPI)? 消費者物價指數,簡稱 CPI(Consumer Price Index),是衡量通膨的重要指標之一。台灣的 CPI 是由行政院主計總處負責編制和公布的。政府、金融市場、企業與消費者都用來分析經濟與通貨膨脹的狀況,做為決策的參考。 CPI 用來追蹤一段時間內,生活中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,以衡量通貨膨脹的程度。含有食品、住房、交通等日常開支。而每項商品的影響力不同,例如住房開支在生活支出中通常占較高比例,因此在計算時會被分配更高的重要性。 查看 CPI 一般所說的 CPI 是總體數據,非常重要的核心 CPI ,是排除了受季節或外部因素影響波動大的—新鮮蔬果及能源支出,更能反映長期通膨趨勢。 查看核心 CPI 結合這兩種 CPI 分析,能更精準了解經濟環境的變化和風險。 為什麼 CPI 對經濟很重要?用途與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反映物價變化,最直接影響每個人的「購買力」,當 CPI 上升時,代表物價上漲,相同的金額能買到的東西變少,假設去年一個便當 80 元,今年的 CPI 增加 5%,那便當可能漲到 84 元,我們的購買力也因此下降了。 CPI 也是央行、政府和企業在制定政策與決策時的重要參考工具。以下是 CPI 的 5 大影響: 1. CPI 如何影響利率政策? 各國中央銀行(簡稱央行)會參考多項指標來制定貨幣政策,以在維持物價穩定與促進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平衡。其中,CPI 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! 在分析 CPI 時,央行通常更關注排除了波動較大的新鮮蔬果和能源的核心 CPI,因為它更能反映經濟的長期趨勢。為了更有效地管理經濟和應對外部衝擊,央行也通常設有通膨目標(通常為 2%)。 下表呈現 CPI 和通膨目標如何影響貨幣政策: 利率決策 考量指數變化 考量通膨目標 升息 若核心 CPI 持續上升,央行可能提高利率以應對通膨壓力 若核心 CPI 超過目標,央行可能會升息以抑制通膨 降息 若核心 CPI 增長緩慢或下降,央行可能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 若核心 CPI 低於目標,央行可能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 受全球關注的美國聯準會(Fed)透過設定貨幣政策重要指標—「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」,來影響市場利率,以調控經濟與通膨。雖然他們主要參考美國核心 PCE(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)來評估通膨狀況,但核心 CPI 仍是重要的輔助指標。 查看美國聯邦基金利率 2. CPI 如何影響基本生活費調整? CPI 的波動會直接影響基本生活費標準,並牽動台灣的稅賦減免、社會福利及低收入戶認定。 當 CPI 上升時,代表物價上漲,政府會根據漲幅調整基本生活費,確保低收入家庭能夠維持生活品質;反之,當 CPI 下降,代表物價回落,調整幅度可能放緩,但不會頻繁變動,避免因短期波動過度調整。 3. CPI 如何影響薪資調整? CPI 是企業薪資調整的重要參考指標,也作為員工的薪資談判依據。當 CPI 上升推高物價時,企業為維持員工生活水平,可能會考慮依據 CPI 漲幅調薪。此外,工會或員工在薪資談判中,也會考量物價,要求更高薪資。 CPI 變動還可能透過成本壓力或最低工資法規,間接影響薪資政策,包括自動調薪機制或提供物價補貼等。 4. CPI 如何影響投資決策? 對投資者而言,CPI 的變動是一個重要信號,不僅直接影響資產配置,還改變了對企業盈利的預期。投資者需根據通膨走勢靈活調整投資策略,以應對市場風險與情緒波動。 當 CPI 高於預期,通膨壓力加大,投資者可能會轉向抗通膨資產,如黃金和大宗商品;而當 CPI 低於預期時,股市和成長型資產通常表現較好,以推動資產價格上漲。 ▌相關指標 紐約商品交易所:黃金期貨 5. CPI 如何影響房市與房貸? CPI 的變化也會對房市買氣和租金漲幅產生影響。由於房貸利率通常與央行的基準利率掛鈎,因此當央行升息時,房貸利率會隨上漲,借款成本提高,可能會抑制購房需求;反之,當央行降息時,房貸利率可能下降,借款人可享受較低的利率與還款負擔,可能推高房市熱潮。 而房東在設定租金時也會根據 CPI 的變化來調整租金水平,特別是在高通膨環境下,租金往往會上漲以彌補成本增加。 CPI 的數據收集方法 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由行政院主計總處(簡稱主計總處)調查家庭消費結構與商品及服務的價格變動,並且每五年會進行調整,以反映最真實的物價變化。 以下是台灣 CPI 編制基礎: 1. CPI 查價項目 主計總處根據台灣家庭收支調查,建立 CPI 「查價項目」,也就是一般家庭的消費支出項目,涵蓋食物、衣著、居住、交通及通訊、醫藥保健、教養娛樂及雜項等七大類。不包括非消費性商品(如健保費)、稅收(如所得稅)和投資項目。 2. CPI 權數結構 主計總處在全台收集商品與服務的價格,並結合「查價項目」在消費支出中的占比,來定義各類的權重(也就是權數)。目前七大類權重分別為食物 26.8%、衣著 5.5%、居住 22.8%、交通及通訊 14.5%、醫藥保健 4.7%、教養娛樂 13.2%及 雜項 12.5%。 (數據來源: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- 物價指數) CPI 是如何計算的? 因不同家庭的消費支出結構占比差異較大,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計算並非採用簡單平均,而是根據各項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占比來定義權重,並以加權平均方式計算,確保數據更貼近實際生活。 行政院主計處會根據「查價項目」和「權數結構」,計算加權平均數得出 CPI。通常會選定某一年的價格作為參考基準(被稱為基期,目前台灣的基期為2021 年),並將該年的指數設定為 100,供日後比較物價變動使用。而美國 CPI 的基期並非單一年,而是採用 1982 至 1984 年的平均值作為比較標準。 計算 CPI 的公式為: \[CPI = \frac{{\text{當期的商品/服務價格總和}}}{{\text{基期的商品/服務價格總和}}} \times 100\] 範例:CPI 查價項目中有香蕉跟麵包 香蕉基期價格 $10,當期價格為 $12,權重為 30% 麵包基期價格為 $20,當期價格為 $21,權重為 70% 計算步驟: 計算基期總價格(基期價格 × 權重): ( $10 × 30% ) + ( $20 × 70% ) = $17 計算當期總價格(當期價格 × 權重): ( $12 × 30% ) + ( $21 × 70% ) = $18.3 套入 CPI 公式: CPI = (18.3 / 17) × 100 = 107.65 ➤ 表示相較於基期,當期的物價上升了 7.65%。 CPI 數據的侷限性 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侷限性來自於樣本的選擇、地區差異、測量過程中的誤差,以及無法捕捉所有影響生活消費的因素。 以下是台灣 CPI 的 4 個主要的侷限性: 權重調整頻率較低 台灣的 CPI 每 5 年才進行一次權重調整,更加難以即時反映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。 居住類權重較低 台灣的 CPI 中居住類(如房租和房價)的權重較低,未能充分反映房價和租金變動對民眾生活支出的影響。 小型經濟體的特性 台灣容易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的影響,會迅速反映在台灣的物價水平上,加大數據的波動性。 價格管制不易準確衡量 政府對醫療服務、教育服務等的價格管制,使未能完全反映市場供需,可能低估了真實通膨程度。 CPI 發布頻率與時間 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由行政院主計總處每月發布一次,會在當月結束後的 5 個工作日內發布上個月的數據,若遇春節或長假期則會適度調整。 其它大家也關注的美國、中國、歐元區和日本的 CPI 發布資訊如下: 地區 發布機構 發布頻率 發布時間 美國 CPI 美國勞工統計局(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, BLS) 每月一次 每月 10 日至 15 日之間,美國東部標準時間(EST)上午 8:30,公布上個月的數據 中國 CPI 中國國家統計局 每月一次 每月的 9 日至 15 日之間,公布上個月的數據 日本 CPI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 每月一次 每月下旬,公布上個月的數據。 歐元區 CPI 歐盟統計局(Eurostat) 每月一次 每月上旬公布上個月通膨估計值,下旬公布修正後的最終數據 (來源:各地區發布機構) CPI 季節調整與非季節調整有什麼不同? CPI 的數據無論是季節性調整(SA)或非季節性調整(NSA),所使用的原始數據都是相同的。主要是會根據分析的需求選擇使用。 項目 季節性調整 CPI 非季節性調整 CPI 定義 將固有的季節性波動因素排除,如農曆春節、夏季電費、氣候影響價格等 原始數據,會受農產品或假期價格波動影響 目的 突顯物價長期趨勢 反映實際物價水平 主要用途 總體經濟分析、預測未來物價、政策評估等 短期物價監控、薪資調整參考、 媒體報導參考等 應用情境 央行分析通膨趨勢,判斷是否需要調整貨幣政策 比較今年與去年的基本物價上漲幅度 分析某次颱風對蔬菜價格造成的短期影響 勞動部在審議基本工資時 通貨膨脹是全球正在面臨的挑戰,了解 CPI 不僅是經濟學家的工作,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注這一指標,來了解生活成本的變動,為自己的財務決策做出更好的規劃。 註冊追蹤關鍵指標